定价45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9739.html
-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8月1日)
- 丛书名:读点石油财经丛书
- 平装: 298页
- 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16
- ISBN: 7502185658, 9787502185657
- 条形码: 9787502185657
- 商品尺寸: 24.6 x 16.8 x 2.2 cm
- 商品重量: 522 g
- 品牌: 石油工业出版社
《挑衅:中国近海争端背后的石油大图谋》主要内容简介:随着陆地石油的逐步衰竭,石油精灵从陆地走向海洋。作为海洋大国,我国近海的大片海域内拥有着巨大的石油财富,但是近些年来,这些烙印着重要“战略性资源”的中国海洋石油,越来越受到日本、韩国以及南海周边国家的觊觎,同时还面临着外部势力介入的挑战,我国近海石油开采竞争日趋激烈,我国领海的油气资源正不断地流失,一场围绕中国沿海大陆架的海上石油争夺战正在升级……《挑衅:中国近海争端背后的石油大图谋》回顾了人类石油勘探与开发中的海洋向度;重温了中国向海洋石油资源进军的艰难历程,分析了一些国家在我国近海的频频挑衅行为,探讨了我国在近海石油资源引起的觊觎和挑衅中隐忍与克制,揭露了我国近海一些周边国家以及外部势力介入其中背后的石油大图谋。作者采取了层层深入,环环紧扣的形式来分析上述问题,带领读者走进中国近海,不仅让读者可以了解这些争端的真相,更为读者打开了了解中国海权状况的窗口。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9739.html
编辑推荐
《挑衅:中国近海争端背后的石油大图谋》:
1.中国近海石油开采竞争日趋激烈,属于我国领海的油气资源正不断地流失,一场围绕中国沿海大陆架的海上石油争夺战正在升级。
2.中国载人航天飞船已经3次遨游太空,可为何在南海却没有立起1座深水钻井平台?面对外部势力的不断挑衅,我国近海的石油资源的和平开采与利用的前途将何去何从?
3.21世纪是中国的海洋时代。如果听任近海油气资源严重流失下去,如果听任海洋方面的不利局势继续下去,如果继续被困在近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又从何谈起?中国海权如何得到伸张?
4.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曾经说过:“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但在涉及近海主权问题上决不妥协!
警钟敲响:陆上石油资源逐步走向衰竭,近海掘金:中国向海洋石油进军,蠢蠢欲动:日本对中国近海石油资源的觊觎野心,恶意强占:每年将近1500万吨的石油资源被周边国家开采,强行介入:美国染指中国近海问题意欲何为? 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9739.html
作者简介
何沙,西南石油大学工学学士、西南师范大学法学学士。现为西南石油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学校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主任;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兼任四川省高校思政与法律基础学会副会长等职,主要从事管理学、法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近10多年来,何沙教授主持完成了国家级、省部级及校级科研课题30多项,在《学术界》等刊物上发表了《亟待为我国海洋石油勘探与开发立法》等论文近60篇,主编和参编了《石油法规与国际石油合作》等专著、教材达19部,荣获省部级和院级科研、论文奖30余项。
秦扬,西南师范大学法学学士,复旦大学哲学硕士。现任西南石油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委员会委员;系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法学学会会员,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会员,南充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四川省犯罪防控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石油天气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民商法和国际石油合作与法律法规,她在资源法学、环境资源法学与民商法学等方面研究都有着较高的学术造诣。近年来,秦扬教授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学术界》等刊物上公开发表《国际法视角下的海洋油气资源争端-以我国与邻国海洋油气资源之争为例》等学术论文30余篇,编著、参编《国际石油合作法律基础》等专著、教材18部,完成省部级、校级科研课题30余项,荣获省部级和院级科研、论文奖30项,综合奖9项。 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9739.html
目录
警钟敲响:陆上石油资源逐步衰竭
走向深海:下一桶油,来自海底
中国近海:会是另一个波斯湾吗?
近海掘金:中国向海洋石油资源进军
台湾海峡:近海石油资源中的特殊地位
蠢蠢欲动:日本对中国近海石油资源的觊觎
恶意强占:对南海纠纷善意搁置的曲解与误解
法庭辩论:有关东南亚海域问题的国际法激烈争论
强行介入:美国染指中国近海问题的企图
和平发展:中国近海石油资源通向和平开发之路
后记
参考文献 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9739.html
序言
石油,作为世界上的第一能源,是工业经济的“血液”。石油不仅仅是金钱,更多的是安全和战略性资源。石油既是产油国致富的源泉,更是消费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决定性的因素。因此,能否获得充足的、可持续的石油供应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安全。
据统计,海洋蕴藏了全球70%的油气资源,全球深水区最终潜在1000亿桶,深水是全球重要的油气接替区。当前世界经济已进入资源、环境制约发展的瓶颈期,陆域资源、能源和空间的压力与日俱增。在这样的情势下,世界沿海国家和地区为谋求发展空间,纷纷将国家战略利益竞争的视野转向资源丰富、地域广袤的海洋,并加快调整海洋战略,制定海洋发展政策,以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世界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中国古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曾经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中国近代百年屈辱史,首先就是从海权的丧失开始的。海洋主权丧失的沉痛历史让人惊醒,“坚船利炮”也是国人首先学习的对象。美国著名的军事理论家马汉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作为海洋大国,中国近海的大片海域内拥有巨大的石油财富。自“十二五”以来,中国石油产量增长的一半就来自海洋。单从中国近海海域石油储量来说,南沙的石油储量尤为丰富,南沙的石油储量大概在550亿吨,相当于10多个“大庆”,另外还有20多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相当可观。然而,自被探明有丰富油气资源以来,被称为“第二个波斯湾”的南海便成为世界热点争议地区。
台湾海峡的石油资源颇为丰富,其战略地位也是举足轻重,那一弯浅浅的海峡,蕴藏着多少和平统一的国人愿望……
毫无疑问,中国在21世纪所面临的海洋油气战略环境是极其严峻的。如果听任海洋方面的不利局势继续下去,如果继续被困在近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又从何谈起?中国的海权如何得到伸张?又怎能赢得别国对其海权的尊重,又有何资格奢谈成为世界强国或实施亚太战略甚至全球战略呢?对中国来讲,现在已经是到了维护海洋权利的关键时刻了。这一迟到的觉醒,使得国人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近海已经成为中国无法避免的崛起门槛。
本书回顾了人类石油勘探与开发中的海洋向度;浓墨重彩地叙述了中国向海洋石油资源进军的艰难历程,鞭辟入里地分析了周边一些邻国在中国近海的挑衅行为,深入浅出地探讨了中国在近海石油资源引起的觊觎中隐忍与克制。书中认为,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控制和利用开发海洋能力的话,人家就会到家门口来争海权,人家就会到家门口开发你的资源。因此,本书还在字里行间透视出核心立场:中国海权问题不容质疑,“主权属我”四个字决不能丢!
近些年来,一些国际势力觊觎中国近海资源,中国近海事态波澜不断,“炮舰政策”和外交讹诈的影子若隐若现。然而,历史早已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但在涉及近海主权问题上也决不妥协!使命的召唤促使我们每个人都要用全新的视角去认真地关注和解读海权,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都要有维护海权意识,为维护国家海洋权利努力做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讲,本书就是从近海石油资源的视角来审视中国海权现状、普及国民海权意识的一种努力。
何沙秦扬
2011年7月9日于成都 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9739.html
后记
近些年来,烙印着重要“战略性资源”的中国海洋石油,越来越受到日本、韩国以及南海周边国家的觊觎,同时还面临着外部势力介入的挑战,中国近海石油开采竞争日趋激烈,属于中国领海的油气资源正不断地流失,一场围绕中国沿海大陆架的海上石油争夺战正在升级。
本书就是在这样的情势下,从海洋石油资源的战略地位入手,就中国近海“若干岛屿让人家控制,油气资源被人家开发”的局面进行了思考和审视。书中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中国近海石油资源是如何从海底浮出水面的?堂堂中华、泱泱大国为何却在海权问题上频频受到挑衅?蝇头小国为何却可以在中国深海竖起数百口油井?外部势力竟然想介入中国近海争端,在事关中国主权问题上包藏祸心。技术封锁的年代已经告别我们很多年了,为何中国深海石油装备技术落后如此之大?中国载人航天飞船已经3次遨游太空,可为何在南海却没有立起一座深水钻井平台?中国近海石油资源的和平开采与利用的前途将何去何从?
为了系统地给读者朋友们提供一个关于中国近海石油资源问题的全貌和历史视角,我们参考了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资料、新闻报道和研究成果,这些前期成果给我们以深刻的启发和借鉴。同时,本书还引述了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和观点,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的完成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主要有以下几个单位的同志负责完成。西南石油大学的何沙教授、秦扬教授任本书编委会主任,负责书稿提纲拟定、部分书稿撰写和稿件审定工作;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的李秀铎同志、西南石油大学的陈东升同志任副主任,负责部分章节撰写、统稿整理和有关联系工作;参加撰写的西南石油大学同志还有:宁佳、史德刚、吉安民、朱林、杜鹃、罗文、周楚、姬荣斌、曹丽娟等;参加撰写的还有西南财经大学的何松阳同志;西南大学的何沐曦同志;中石化股份河南信阳石油分公司的李秀山同志和中石化四川销售有限公司的黄云同志。
最后,我们还要感谢西南石油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西南石油大学发展规划处、西南石油大学研究生部、西南石油大学文法学院、西南石油大学政治学院、西南石油大学图书馆以及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中石化四川销售有限公司、中石化股份河南信阳石油分公司等有关领导、老师、同学、朋友们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9739.html 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9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