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8369.html
基本信息
-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3年5月1日)
- 外文书名:Th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Lithostratigraphic Reservoir of Jurassic-Cretaceous in Junggar Basin
- 丛书名: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系列丛书
- 平装: 156页
- 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16
- ISBN: 9787502195687, 7502195688
- 条形码: 9787502195687
- 商品尺寸: 25.6 x 18.2 x 1.2 cm
- 商品重量: 481 g
- 品牌: 石油工业出版社
《准噶尔盆地侏罗-白垩系沉积特征和岩性地层油气藏》研究重点在于总结准噶尔盆地侏罗—白垩系沉积相类型和沉积体系分布,分析中生界岩性地层油气藏主控因素。其中,盆地研究层次主要解决构造演化与沉积背景、岩性目标发育区等问题,提出侏罗—白垩系沉积演化具有明显的旋回性、阶段性和继承性。在八大沉积物源体系影响下,沉积总体为缓坡浅水背景下的一套三角洲—湖泊沉积。区带研究层次解决区带精细沉积相研究与有利储集相带预测、砂体成因类型与油气富集规律、预探目标优选问题,提出腹部广大缓坡区内沉积时期古地貌对水系流向、砂体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建立了分隔水系、阻流改道、沟谷引导、坡折带卸载共四种缓坡背景古地貌控制下的岩性圈闭地质成因模式。目标研究层次通过解剖石南21、石南31两类已知岩性油藏形成机理以明确岩性圈闭形成分布模式,指导岩性圈闭识别与描述。最后总结岩性油气藏的形成主要受构造背景、沉积体系及其演化、油气输导体系、运移通道与圈闭带配置关系、砂体成因构成及叠置样式等五个方面因素的控制,指出了岩性油气藏勘探的主要沉积相带和分布区。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8369.html
编辑推荐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8369.html
《准噶尔盆地侏罗-白垩系沉积特征和岩性地层油气藏》适合从事石油地质和勘探开发的科研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8369.html
目录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8369.html
第一章 区域地质背景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8369.html
第一节 构造单元及演化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8369.html
第二节 区域地层特征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8369.html
小结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8369.html
第二章 侏罗—白垩系沉积体系展布特征及演化规律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8369.html
第一节 侏罗—白垩系层序划分
第二节 沉积背景
第三节 地震相
第四节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第五节 沉积体系展布特征及演化规律
第六节 沉积体系演化控制因素及综合模式
小结
第三章 中生界古地貌控制沉积作用、岩性圈闭形成
第一节 腹部地区沉积体系分布特征
第二节 古地貌控制沉积体系发育
第三节 古地貌控制岩性地层圈闭形成
小结
第四章 骨架砂体地质建模及典型岩性圈闭形成
第一节 石油地质特征
第二节 骨架砂体建模
第三节 典型岩性圈闭形成机制
小结
第五章 侏罗—白垩系岩性地层油气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区预测
第一节 腹部缓坡型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模式
第二节 腹部缓坡型岩性地层油气藏主控因素
第三节 勘探有利区
小结
参考文献
文摘
版权页:
准噶尔盆地具有双重结构基底,即前寒武系结晶基底和古生界浅变质基底。准噶尔盆地自晚古生代以来,先后经历了海西、印支、燕山及喜马拉雅等多次构造运动,各次构造运动对沉积和油气的生成、运聚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不同时期的构造运动造就了现今盆地的构造格局和沉积特征。总的来说,准噶尔盆地属于晚古生代一新生代由3个阶段所形成的性质各异的盆地叠合在一起的大型复合叠加盆地。
1.裂陷阶段(石炭纪一早二叠世)
从泥盆纪末至二叠纪,海西构造运动使得准噶尔地块周边海槽,依次按阿尔泰山海槽、西准噶尔界山海槽、天山海槽、博格达山海槽顺序的逆时针方向关闭,褶皱隆起形成盆、山格局。这一时期在区域性南北向的碰撞挤压下,形成了北西和北北西向为主的大型隆起和坳陷,也形成了盆地早期特有的隆坳相间的构造格局,早期沉积产生明显的分割性。在盆地边缘的造山带前缘地区形成多个沉积中心,最大沉积厚度为3000~5000m,在盆地中央形成裂谷、断陷。至二叠纪末海水从博格达山向东退出,开始了陆相统一盆地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准噶尔盆地的特点是:(1)裂谷盆地;(2)分割性较强的隆坳相间的构造格局;(3)盆地发育多个沉积中心;(4)以海相沉积为主。对于准噶尔盆地而言,海西构造运动的主要作用表现在:(1)在腹部地区形成北西向及北东向两组断裂带,表现为逆断层,这些断层走向明显受控于成盆期的最大主压应力状态和盆地基底的边界特征;(2)奠定了盆地二级构造单元及部分三级构造单元的雏形。具体而言,西伯利亚板块和准噶尔—吐哈地块的汇聚使得北西西向阿尔泰山地槽回返闭合,盆地腹部受到近南北向挤压应力作用,形成了一组北西西—近东西向的断裂构造带,构成了陆梁隆起、中央坳陷、乌伦古坳陷等一级构造单元的基本格架。而哈萨克斯坦板块和准噶尔—吐哈地块的汇聚使得北东向的西准噶尔地槽回返,又在腹部形成了以北东向为主的断裂构造带,从而奠定了莫北凸起、玛湖凹陷、达巴松凸起、盆1井西凹陷、夏盐凸起、三南凹陷、石西凸起的构造雏形。
2.坳陷阶段(晚二叠世—古近纪)
晚海西构造运动使本区发生不均衡抬升,形成早、晚二叠世之间的不整合,盆地由早二叠世隆坳分割相间的构造格局转化为统一的大型内陆湖盆,整个盆地全部转入陆相沉积。印支~燕山期,哈萨克斯坦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和塔里木板块继续移动,在盆地边缘形成冲断褶皱带。三叠纪初,盆地整体抬升遭受剥蚀,随后进入了整体沉积一抬升的振荡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