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评价田东恩冯乔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评价田东恩冯乔
¥50.00 元
直接购买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评价田东恩冯乔

 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8281.html

  •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18306848
  • 版次:1
  • 商品编码:11637923
  • 包装:平装
  • 开本:16开
  • 出版时间:2015-04-01
  • 用纸:胶版纸
  • 页数:175
  • 字数:280000
  • 正文语种:中文

编辑推荐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8281.html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评价》是笔者田东恩、冯乔、张小莉多年在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中生界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工作的积累和总结。主要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的主控因素及其关键参数测井精细评价展开研究,是作者近10年来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低渗-特低渗岩性油藏典型油藏解剖及其关键参数测井评价工作的总结。《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评价》以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油藏作为重点解剖对象,系统分析了低渗—特低渗复杂油藏的主控因素,及其关键参数测井精细分析方法技术,为类似油藏的勘探开发及关键储量参数选取,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8281.html

内容简介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8281.html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评价》以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作为重点解剖对象,系统分析了低渗透—特低渗透复杂岩性油藏的主控因素及其关键参数测井精细分析方法技术,内容涉及区域地质概况、地层划分与对比、微构造特征、沉积微相与砂体展布、储层特征、四性关系及测井解释模型、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等,为类似油藏的勘探开发,以及关键储量参数选取,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8281.html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评价》可供从事石油地质勘探、开发的专业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石油地质勘探、开发专业师生的典型教学参考案例。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8281.html

目录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8281.html

绪论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8281.html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8281.html

第一节 盆地构造及演化特征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8281.html

第二节 延长组沉积特征

第二章 地层划分与对比、微构造特征分析

第一节 地层划分方法

第二节 地层划分对比

第三节 微构造特征分析

第三章 沉积微相与砂体展布

第一节 沉积相标志

第二节 沉积微相划分

第三节 关键井沉积微相分析

第四节 剖面相分析

第五节 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

第六节 湖盆中部厚砂体形成原因

第四章 储层特征分析

第一节 储层岩石学特征

第二节 储层物性特征

第五章 四性关系及测井解释模型

第一节 储层四性关系研究

第二节 储层含油性评价

第三节 含油性判别标准

第四节 解释模型验证

第六章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第一节 烃源岩评价

第二节 地层埋藏史与石油生成

第三节 生储盖组合分析

第四节 盖层发育特征研究

第五节 油藏类型及流体性质

第六节 油藏主控因素分析

第七节 综合评价与有利区优选

第八节 半深湖-深湖沉积致密油勘探潜力

参考文献

收起全部↑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横跨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五省区,故又称陕甘宁盆地,其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北克拉通西部,呈一南北向较长的矩形盆地,北起阴山、大青山和狼山,南至秦岭,西自贺兰山、六盘山,东抵吕梁山、中条山,总面积为37×102km2,是我国陆上第二大沉积盆地。

第一节盆地构造及演化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为克拉通边缘坳陷盆地,盆地基底为太古宙、元古宙变质岩结晶基底,其上有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盖层沉积,具有明显二元结构。依据其构造演化史和现今构造形态.鄂尔多斯盆地可划分为伊盟隆起、渭北隆起、晋西挠褶带、陕北斜坡、天环坳陷及西缘冲断带6个一级构造单元。

鄂尔多斯盆地形成始于三叠世纸坊期(刘池阳等,2006),发育鼎盛时期为中晚三叠世延长期和早中侏罗世延安期,早白垩世末盆地消亡,晚白垩世以来为盆地的后期改造时期,因此鄂尔多斯盆地发育时限为中晚三叠世一早白垩世。

刘池阳(2006)、杨俊杰(2002)等曾著文阐述了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规律,认为鄂尔多斯盆地沉积演化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中晚三叠世和早中侏罗世富县期一延安期为盆地发育的两个鼎盛阶段,广泛接受沉积,湖盆宽阔,沉积范围为今残留盆地面积的两倍多,形成重要含油和成煤岩系。这两个阶段被期间发生的区域抬升变动(J1)所分隔。抬升导致沉积间断,延长组顶部遭受强烈而不均匀的侵蚀下切,形成起伏较大的侵蚀地貌。延安期末盆地抬升变动不强烈,沉积间断和剥蚀延续时间短。随后又复沉降,进入盆地发育的第三阶段中侏罗世直罗期一安定期,沉积范围仍较广阔,但湖区面积明显减小。晚侏罗世构造变动强烈,在盆地西缘形成逆冲推覆构造带,在其东侧前渊局限沉降厚度不等的砾岩,盆地中东部地区遭受剥蚀改造。

现今黄河以西地区初显东隆西坳格局。在早白垩世阶段,沉积分布仍较广阔,不整合超覆在前期西缘冲断带和南、北边部隆起之上。在盆地演化的前3个阶段,沉积中心均分布在延安附近及其以东,而沉降中心则位于邻近物源的盆地西部,且不同阶段位置有别。直到早白垩世,盆地沉积中心和沉降中心的分布位置才大体一致,主要位于盆地西部的中南段。早白垩世末,鄂尔多斯盆地整体抬升,大型盆地消亡,盆地开始进入后期改造时期。经过晚白垩世以来长期的盆地后期改造阶段,现今的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形态总体显示为一东翼宽缓、西翼陡窄的不对称大向斜的南北向矩形盆地。盆地边缘断裂褶皱较发育,而盆地内部构造相对简单,地层平缓,倾角一般不足1°。盆地内无二级构造,三级构造以鼻状褶曲为主,一般幅度也较小,构造圈闭不发育,主要以岩性油气藏为主。志丹义正中南部区属陕北斜坡中段,构造基本形态为一个由东向西倾伏的平缓单斜,局部发育近东西向鼻状构造。

……

代找电子书

客服微信
扫一扫
weinxin
EngGPT
云智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weinxin
cidrg_com
石化书籍
  • 本文由 石化书籍 发表于 2016年9月25日05:38:47
  •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及链接,谢谢合作!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