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8247.html
内容简介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8247.html
《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丛书:低渗透气藏提高采收率技术与实例分析》论述了低渗透气藏的地质与开发特征,结合国内外低渗透气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对影响该类气藏采收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同时,还总结了大量的国内外低渗透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实例,为我国低渗透气田的开发提出了建议。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8247.html
《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丛书:低渗透气藏提高采收率技术与实例分析》可供油气田从事低渗透气田提高采收率工作的技术人员及相关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供相关院校的师生参考使用。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8247.html
内页插图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8247.html
目录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8247.html
第一章 低渗透气田分类与地质特征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8247.html
第一节 国内低渗透气田概况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8247.html
第二节 低渗透气藏分类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8247.html
第三节 低渗透致密气藏的分布文章源自云智设计-https://www.cidrg.com/tao/8247.html
第四节 低渗透气藏地质特征
第五节 低渗透砂岩大气田形成的控制因素
第六节 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砂岩连续型大气区成藏机制
第七节 小结
第二章 低渗透气藏开发方式及开发特征
第一节 低渗透气藏开发方式
第二节 低渗透气藏开发特征
第三节 低渗透气藏开发技术对策
第四节 气藏采收率的影响因素及确定方法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低渗透气藏提高采收率技术
第一节 深化地质特征认识
第二节 水平井开发技术
第三节 气层保护技术
第四节 气层改造提高采收率技术
第五节 排水采气提高采收率技术
第六节 高低压分输提高采收率技术
第七节 增压开采提高采收率技术
第八节 钻加密井提高采收率技术
第九节 井下节流提高采收率技术
第十节 小结
第四章 低渗透气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应用实例
第一节 深化储层认识技术应用实例
第二节 水平井技术应用实例
第三节 气层改造技术应用实例
第四节 井网优化技术应用实例
第五节 增压开采技术应用实例
第六节 排液采气技术应用实例
第七节 综合措施应用实例
第八节 气田管理应用实例
第九节 低渗透气藏开发实例经验小结
参考文献
收起全部↑
前言/序言
我国常规天然气资源量为38×1012m3,2012年产气已超过1000×1081T13,投入开发的主力气藏类型是低渗透气藏、有水气藏和凝析气藏,有不少气藏已进入开发的中后期,如何提高已开发气藏采收率已提到议事日程,并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油藏提高采收率常用EOR表示,为了区别,我们将提高气藏采收率称为EGR(EnhancedGasRecovery),其指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在气藏天然能量开采的基础上提高气藏采收率的技术和方法。对于气藏来讲,可认为依靠天然能量开发为一次采气,水淹复产、注水、注气、注化学剂、堵水、补孔、增压、井网加密、排水采气等提高波及效率或驱气效率的技术或方法都可称为EGR。对于无水气藏,没有水驱或注入介质,不存在驱气效率问题,采收率较高,可以用压力分布来描述剩余气分布;对于存在驱气效率问题的水驱或注气驱气藏,此类气藏剩余气分布就不能用压力分布来表示,而应当用剩余气丰度来描述;连通的无水中高渗透气藏可认为波及效率为100%,井网加密只能提高采气速度,不能提高采收率;低渗透致密气藏波及效率一般较低,井网加密可提高气藏采收率;水驱气藏水驱后波及效率较低,容易形成水封气,采收率低,EGR潜力大。
有关EOR的研究和文献很多,但有关EGR的论著很少,为了推进我国气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融入新研究成果,对此三类气藏提高采收率技术进行系统总结调研,结合大量实例分析了提高采收率技术的使用效果,推出了《气田提高采收率技术丛书》,《低渗透气藏提高采收率技术与实例分析》为本丛书中的一部。
我国的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资源广泛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川西地区等,储量是常规气藏中比例大的。低渗透气藏储层物性差,低渗透、低产、低丰度,井数多,开采速度低,管理难度大,开发效益差甚至没有效益。我国低渗透气藏开发已有一定时间,尤其是苏里格气田和四川低渗透气田的成功开发已为我国低渗透致密气藏开发积累了一定经验,目前一些早期开发的低渗透气井已废弃,还有一些已进入中后期,本书结合国内外研究生产现状,系统总结了相关研究成果,为中后期气藏开发提高采收率提供借鉴。
全书共分四章,第一章介绍了低渗透气田的地质特征与国内常用的分类标准、低渗透气田分布状况及其成藏机制;第二章介绍了低渗透气田开发方式及开发特征,讨论了低渗透气田开发的特征及技术机理,并分析了影响气藏采收率的因素;第三章介绍了低渗透气藏的提高采收率技术;第四章介绍了低渗透气藏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实例,包括水平井、气层改造、井网优化、增压开采、排液采气、气田管理等,可供类似气藏借鉴。全书以低渗透气藏提高采收率技术为主线,较为全面地总结了从地质、开发等方面研究此类气藏的提高采收率问题,希望能对从事低渗透气藏开发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有关高校师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支持和帮助,在此深表感谢。
尽管本书多易其稿,但由于学识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